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黔西市举办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培训

0人浏览   2025-04-24 01:04:00

“先问大家个问题,现在这个时段能不能给马铃薯喷药?”

“不能,太阳太大了,打不得。”

“没错!马铃薯叶子的气孔就像人的皮肤一样毛孔会张开的,出汗的毛孔,大太阳一晒‘呼呼’全张开!这时候喷药,农药就会迅速钻进马铃薯的植株体内,就像人喝水会被呛到一样。所以这个时间段千万不能打药,大家下去要给老百姓做好宣传。”在文峰街道双星社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早熟马铃薯示范基地上,毕节市植保专家吴长松形象生动地给参训人员讲解。

为切实提升粮油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水平,推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落地见效,4月21日,黔西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暨2025年玉米大豆药剂拌种技术现场培训会。尽管烈日当空,气温窜至31℃,热浪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但专家们头顶太阳、脚踏热土,坚持穿梭在马铃薯垄间;种植户们更是汗流浃背却热情高涨,攥着笔记本围在田埂边。

专家授课,构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培训会上,毕节市植保植检站专家围绕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结合黔西市气候特点与作物生长周期,系统解读病虫害发生规律、田间识别要点及绿色防控技术路径。“马铃薯晚疫病防控需把握现蕾至开花期关键窗口期,优先采用选栽抗病良种、药剂拌种等手段,科学搭配化学药剂绿色防控措施……”专家通过现场演示与典型案例分析,强调农药“减施增效、绿色安全”的防治原则,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现场实操,药剂拌种与高效器械应用“双示范”。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植保员赵平英聚焦玉米大豆药剂拌种技术,现场演示“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精准配比流程,详细讲解拌种对苗期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预防作用及操作规范。“以玉米为例,每公斤种子需用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3-4毫升,充分拌匀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降低丝黑穗病、蚜虫等危害风险。”赵平英边操作边强调细节,参训人员分组观察拌种效果,互动交流种植经验。

最后,贵州黔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展示低容量连杆多喷头等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并进行田间作业演示。“低容量连杆多喷头喷雾器单机日作业面积可达40—50亩,较传统人工喷雾效率提升5倍以上。”直观的技术展示让农户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装备的优势,激发推广应用热情。

培训成效,技术下沉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这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深度,特别是药剂拌种和背负式多功能静电喷雾器打药技术,解决了我们劳动力短缺和防治效率低的难题。”参训种植大户周达军表示。

活动现场累计发放《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玉米大豆药剂拌种技术指南》等资料200余份,解答技术咨询20余人次,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

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源表示,2025年黔西市通过整合2024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资金、产粮大县资金等项目实施,以及省、市、县科技特派员技术力量,共建整建制推进马铃薯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面积3.1万亩,辐射带动黔西种植马铃薯14.5万亩。

黔西市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推进晚疫病防控全域覆盖,依托高功效施药器械推广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强化“智慧农业”平台监测预警功能,构建“预防-监测-防治”全链条植保体系,为保障2025年粮油作物稳产增收、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永燚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