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春天万物复苏,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成了闲暇时的不二选择。 除了拍花、露营、登山,不少人开始把目光放在田间地头,去挖挖野菜竹笋。朋友圈晒出“打野”成就,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行列。 最近,一股“亲子挖蟹风”在社交平台上兴起,不少网友晒出在杭州北塘河沿岸的丰硕“战果”——小桶里大小不一的螃蟹挥舞着钳子,孩子们蹲在泥滩上兴奋尖叫。 ![]() 社交平台截图 潮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分享各自“挖蟹攻略”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称“两小时能挖整整一桶”,也有人疑惑“这螃蟹看起来也不小,到底能不能吃?” ![]() 图源:@小萌萌妈咪 其中一名网友“小萌萌妈咪”是上周日刚去的,之前做了充分准备:小锄头、连体服、水桶、网兜还有各种露营装备。 大人在河边露营,小朋友就在泥滩上使劲捣鼓。 几个小时下来,他们一共抓到8只大大小小的螃蟹,数量不算多。“可能季节还没到,螃蟹都躲在洞里不出来,要费老大劲挖。” ![]() 图源:@小萌萌妈咪 一圈攻略看下来,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去挖的,大多是冲着乐趣和体验去的。 真有这么多人赶着去吗? ![]() 记者 邹宸 摄 4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萧山至滨江段的北塘河沿岸。 工作日,人迹寥寥,零星有一些锻炼的市民。 靠近河岸的滩涂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圆形小洞,直径2到3厘米。有的洞口边缘还留着新鲜扒挖的痕迹,但不见任何螃蟹的身影。 ![]() 只见螃蟹洞,不见螃蟹影 记者 邹宸 摄 “这些都是螃蟹洞,周末还有节假日这一带可热闹了,家长带着孩子,人手一把铲子。”带孙子来散步的陈大爷告诉记者,这种蟹长在河道里,也不知道干不干净,抓了去肯定不敢吃。 一位钓鱼爱好者说,这两年三四月份开始,北塘河边突然就人多起来,挖蟹场面像“赶海”。 “小孩子穿雨鞋踩进泥里,大人拿着树枝、铁丝钩螃蟹洞,还有人用生肉当诱饵。挖到就装进塑料桶,多的能装小半桶。”对于螃蟹种类,多数沿途居民都表示“不认识”。 ![]() 记者 邹宸 摄 “网红螃蟹”究竟什么来头? 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员钱周兴辨认图片后确认,市民们在河道边挖到的是“相手蟹”。“它们喜欢在淡水与咸水交汇的堤岸打洞,每年差不多五月和十月各繁殖一次,以一些腐殖质、小型动物和植物茎叶为食,环境适应力很强。” 钱周兴介绍,这种螃蟹外观虽与大闸蟹长相似,但还是有差别,“它本身无毒,但我个人是不建议食用。” 他分析,这类螃蟹一般个头不大,肉质少口感差,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可能会感染疾病。 对于“挖蟹热”,他也提醒家长要注意安全:“螃蟹钳子还是很厉害的,可能夹伤孩子。”另外,钱周兴建议体验后及时放生。 “这种螃蟹对于周边生态、水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从有益的角度说,它可以分解滩涂有机质,也是迁徙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但它的打洞行为可能会影响堤岸稳固。” 钱周兴表示,能在我们身边的河道看到它们,说明生态环境较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