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历史知识

十件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

474人浏览   2024-02-15 10:38:48

秦自先人非子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受封于陇右的秦地,秦人开始了和西戎百年斗争,最终西戎融入秦人,秦人占据了关陇地区,开始进行中原逐鹿,自秦孝公时期进行了商鞅变法对秦国进行了深入骨髓的变法,秦国脱胎换骨,天下卑秦的时代结束,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在221年统一天下,秦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文化统一,为中国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下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盘,避免了中国成为了今日欧洲的分裂,中国的面积和欧洲大致相等,却存在了四十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可以看出秦始皇的统一是居功至伟。

张謇通西域

自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汉朝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逐渐变得强大起来,汉武帝即为准备北击匈奴消除汉朝的北部隐患,为此准备联合大月氏左右夹击匈奴,匈奴击败了河西走廊上的大月氏占据了河西走廊又控制了西域各国,张骞被选择作为使节联络大月氏,就此张骞走上了未知的旅途,经过河西走廊处被匈奴俘虏,

被困十年不忘记自己的使命,逃出匈奴后西行到大宛得知大月氏以南下,征服阿姆河流域建立贵霜帝国,已不再想向匈奴报仇,张骞待了一年后,在返回汉朝途中再度被匈奴俘虏,在匈奴内乱时逃出,在历经十三年后终于回到长安,张骞通西域让汉朝详细了解了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国的情况,为此后西汉把河西走廊和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提供了可贵的情报,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

西晋八王之乱

司马氏是依靠士族的势力实现了晋代魏,因而晋武帝认识到士族势力膨胀可能会颠覆晋政权,再加上曹魏政权不长久也是缺乏宗室的支持,因而选则宗室藩屏,司马炎先后分封了27个王,以郡为国,并可以在国内任免官员,和收取税收,宗王还可以都督各州的军事,司马炎有着威望和才干压得住诸王,而到了他的儿子司马衷却大大改变了,司马衷是个平庸的人,八王之乱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是外戚的战争 皇后贾南风为了掌握大权而利用宗王消灭了司马炎托孤的杨太后为主的杨氏外戚势力。

第二贾南风为了掌握大权而害死了非自己亲生的太子 因而引起了此后六王的混战,持续了七年之久。

关键在于晋惠帝的无能一直是人操纵的傀儡,二来则是宗王和外戚势力过大。对宗王来说谁不是姓司马的,有的废帝自立的心,有的则是成为权臣。八王之乱严重消耗宗王和中央的力量,造成了地方地方独大,中央无法管制中央造成了刺史再度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宗王的斗争也借助于鲜卑和匈奴的力量,造成了其实力势力扩大,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到了西晋此后三百年的动乱,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隋统一天下

中国自316年永嘉之乱陷入了五胡乱华,一个凉州就存在五个政权,北方历经前赵、后赵、前燕,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前秦完成了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的统一,是最有可能提前结束中国割据的王朝,可惜内部不稳被东晋破于淝水之战,前秦自此分裂为数十个政权,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东晋则被刘裕建立的南朝宋所统治,北方历经北魏分裂,西魏、东魏对立,北周、北齐对立,南方的侯景之乱为统一创造了契机,北周趁乱夺取了南朝粱的四川地区,

拿到了秦国夺取天下的基本盘(关中、汉中、巴蜀、陇右地区)此前掌握关中平原的北周无法和掌握华北平原的北齐所抗衡,夺取巴蜀弥补了北周耕地的不足,北齐此时又出了几个昏君,北周抓住机会灭掉了北齐,版图再度和前秦一样,此时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在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年的割据,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统一,为盛唐奠定基础。自西魏权臣宇文护建立八大柱国、十二将军形成了关陇贵族集团,此后北周、隋、唐的皇帝都出自于此,所以可以说唐是隋的继承者。

隋文帝设立科举制

中国古代最早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在汉朝打破了此制度实行察举制,但察举制有着明显的弊端,官员选举一人为人才,此后此人得势必会回报选自己的官员,由此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利益集团,魏文帝又才采取九品中正制度,只有世家大族子弟才能做官,如东晋大世家王家的王羲之儿子王献之身为骑曹参军管理马匹,连自己管多少马都不知道,可见世家门阀成为当官的唯一标准。

东晋王家

杨坚深知门阀的威胁,为了打击门阀实行了科举制,结束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使得人才可以上下层流动,由此减缓了底层和上层的矛盾,为此后大一统王朝奠定基础,唐、明、清接近三百年,宋更是到了320年科举制对王朝统治的稳固至关重要,元朝没有立国百年的很大原因在于科举制无法有效实施,科举在元朝废立十几次,在于成吉思汗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蒙古贵族世代掌握最高权力,可以称为蒙古的习惯法,功臣的子弟在元朝被称为根脚大臣,掌握实权甚至可以废立皇帝,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科举对世卿世禄形成打击,但蒙古守旧势力过于强大,每次科举都无疾而终,皇帝也短命,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统治,造成了元朝国祚不超过百年。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为了当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大辽,使得辽的疆域从长城沿线深入华北平原内地,中原王朝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民族的骑兵铁蹄之下,辽如果没有占领燕云十六州,确切的说辽只是草原王朝,自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后,辽开始了汉化的进程,辽在金北京地区建立了南京也开始了北京建都史,但自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后此的王朝,后汉、后周、北宋无不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己任,但后汉、后周主要的领土都在黄河流域,

富庶的江南和天府之国四川在南唐和后蜀手里,无力北伐,一单北伐就要防止两线作战,在周世宗柴荣时期,难得遇见了辽朝的昏君睡王辽穆宗,世宗先取南唐二十州后北上攻辽,

可惜在北伐途中去世丧失了绝佳的机会,北宋进行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这个策略也不可厚非,在于一个稳字,统一南方建立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但这个过程花了16年,辽此后迎来了明君辽景宗和女强人萧燕燕(她就是著名的萧太后 辽圣宗的亲生母亲),太宗两次伐辽都失败了,宣誓着宋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宋真宗时期辽南下灭宋,被宋击败,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互相承认对付,辽为北国,宋为南国,实际上是正式确立了南北分立,实则是中国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时时刻刻面临辽的威胁,辽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有扶持西夏政权,宋的关陇地区时刻受着西夏威胁,宋彻底被压制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

宋如果保有燕云地区,则可挡住游牧帝国进攻,再进一步收复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西域则是河西走廊势力的延伸,西域也可收复,历史似乎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时已经确定了,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自唐末以来四百年间的分裂。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自此开始了蒙古帝国百年征服史,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四分五裂,以南宋为中心的话,北有金朝,西北有西夏,西域有西辽,西南有吐蕃诸部和大理,蒙元的崛起先后灭西辽、西夏、金、吐蕃诸部到1279年灭崖山之战消灭南宋,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来四百年的割据史,完成了中国的第四次统一,为此后明清的大一统王朝奠定基础。

凉州会盟

凉州自古古以来是中国的西北中心,随着蒙古帝国崛蒙古骑兵起席卷世界,中国也迎来了第四次统一的契机,青藏地区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政权,吐蕃和唐朝实际上是两个国家,吐蕃并未纳入中国版图,随着蒙古人的征服,蒙古骑兵进入雪域高原,吐蕃诸部经过探讨派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去和蒙古军谈判,在1247年西藏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和蒙古王爷西路军统帅在凉州进行会谈,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自此青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雪域高原的文化逐渐和中原文明融合。

清军入关

1644年是中国特殊的一年,中国同时存在四个政权,大明的崇祯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李自成在1644年元月在西安称帝)、清的顺治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1644年可以说是四方势力角逐的一年,大顺军于四月攻入北京城大明王朝灭亡,但明朝势力并未消亡在东南和中南地区依然具有庞大的势力,大清在皇太极死后经过激烈的竞争,六岁的福临被选为王朝的接班人,吴三桂成为大顺和大清争取的人,大顺的招降政策失败,准备讨伐吴三桂,辽东总兵吴三桂最终投降清朝,在吴三桂和清朝联军攻击下李自成战败,逃往西北,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城开始作为全国性政权统治中国,南明福王弘光政权在南方,

坐看西北大顺军和清军作战,白白浪费北伐收复北方的机会,最终使得清朝统一北方,随后南下灭掉弘光政权,随着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战死,大顺和大西军逐渐和南明联合抗清,但无奈南明的内讧导致了其灭亡,顺治十八年清基本消灭了南明势力。但并未统一全国,此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皇帝的努力下,再度把新疆、漠北,青藏地区纳入中国版图。不可否认的是清朝的疆域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但清朝的闭关锁国让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对中国的侵略,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始了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但也是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开端,冲击着中国社会,让无数中国的仁人志士寻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新政、辛亥革命后的美国议会制,最终中国走上了俄国道路,走上了符合中国国情之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