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历史知识

隋唐长安城遗址博物馆落户,12大项目点亮城北

131人浏览   2024-02-14 06:10:47

今年年初,一则“隋唐长安城遗址博物馆选址”的消息让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引发网络关注。上个月末,大明宫遗址区对外发布数十项招商推介目,再次将目光吸引至这片区域。


东方帝国都城遗址,古代城市规划典范


始建于公元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的隋唐长安城,是隋唐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都城的杰出代表。考古勘探表明,隋唐长安城的规模十分宏大,面积近9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

隋大兴城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开皇三年由长安(今汉长安城)迁至于此作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改称长安,并不断修建和扩充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的一座都城。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规模空前、轴线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

唐长安城平面图 图/星球研究所

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唐长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极盛时期容纳百万人口,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由于历史上的战争、人为和自然破坏,至上世纪中叶,隋唐长安城的地面建筑除大、小雁塔和少量城墙遗迹外,大部分均已无存。

大雁塔 图/一山

时至今日,西安市区内仍保存有唐长安城外郭城遗址、皇城遗址、宫城遗址、何家村遗址、大明宫遗址,兴庆宫遗址、太极宫遗址、青龙寺遗址、东、西市遗址、西明寺遗址、隋唐圜丘遗址、华清宫遗址、醴泉遗址、大雁塔、小雁塔等多处遗址。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图/@千宫之宫

尽管地下遗存保存尚好,但大部分城址与明清西安城存在叠压范围,隋唐长安城遗址的大部分区域为农田、村庄所覆盖,考古勘探表明隋唐长安城的格局依然清晰可辨。但由于隋唐长安城遗址地处西安市区,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为了更好的保护隋唐长安城遗址,20世纪80年代《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中提出唐城绿带的规划,延续了西安市第一轮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明确城市发展应避让重大遗址,用绿化公园的形式保护重大遗址的理念,沿着历史上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城墙的走向,规划城市公共绿地。

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 图/@悦西安

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座历史上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遗留下来的城址,得到了来自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

2017年,西安市规划院以“唐城绿带”规划为基础,展开了对隋唐外郭城林带进行恢复的保护。主张“有条件恢复,没条件标识”的思路,采用“遗址公园、博物馆、绿地公园、文化标识系统”四种展示类型,充分展示隋唐长安城外郭城遗址。

隋唐长安外郭城遗址现状

目前,西安已建成的“唐城遗址墙绿带”覆盖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城墙周长的40%左右。

其中,南墙(5700米)和西墙(5300米)覆盖率较高,分别占南墙总长的56%左右和西墙总长的62%左右;东墙覆盖约2000米,占东城墙总长的25%左右;北墙最短,覆盖约1300米,仅占北城墙总长的14%左右。

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 图/@悦西安

隋唐长安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学术价值。六十年来,经过三代人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基本搞清了城址的范围大小、形制格局,发掘了城门、里坊、市场、寺院、宫殿等一些重要建筑遗址,积累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弥补了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解决了一些学术疑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都城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同时,有关隋唐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大明宫青龙寺两处遗址保管所,对重要遗址进行了标识并建立起相关的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成功申请世界遗产,彰显了西安作为著名的十三朝古都的突出地位。

但较为遗憾的是,隋唐长安城遗址的保护起步较晚,几乎与西安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尤其是近年来的老城区的改造更新和周边新城的规划开辟,城市规模不断扩张,隋唐长安城遗址被蚕食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局面。

为此专家们曾呼吁,尽快编制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加快进行隋唐长安城的系统标识工作;建立专门的隋唐长安城遗址博物馆,展示六十余年来的考古成果;

无独有偶,2020年12月10日,西安市文物保护大会发布《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

加强精神标识保护和文化地标建设。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半坡博物馆及周边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和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


新建秦文化博物院、隋唐长安城博物院等周秦汉唐主题博物馆,推进西安博物院提升改造,协调推进实施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陕西历史博物馆浐灞分馆建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造提升,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自此,“隋唐长安城遗址博物馆”这一项目开始见诸政府公报与媒体报道,并受到更多的关注。

选址日渐明晰,隋唐长安城博物馆呼之欲出


进入2021年,隋唐长安城遗址博物馆项目进度持续推进,根据政府与媒体披露出的信息,博物馆选址情况日渐明晰。

2021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建筑大师张锦秋及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工作室等专家团队一行,前往大明宫遗址进行现场调研。

丹凤门 图 / qutaojay

1月9日下午,市资源规划局对隋唐长安城遗址博物馆拟选位置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要求尽快针对项目情况深入梳理选址地块与道路、广场的关系,确定最终选址,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3月8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人民网地方政府留言板回复,首次公布了博物馆的初步选址:

经核实,隋唐长安城博物馆项目选址暂定位于大明宫遗址公园玄武门以北,大明宫保护办以东,由于该位置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最终选址需以文物部门正式批复为准,开工时间待定。

隋唐长安城博物馆项目拟选址于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北侧,用地南临重玄路,北邻玄武路。占地约六万平方米,用地范围最终以相关部门的实测为准。

隋唐长安城博物馆项目方案、初步设计招标公告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信息:隋唐长安城博物馆项目由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投资建设,工程总投资约30.85亿元。

博物馆项目北邻玄武路,西临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东临锦园东路延伸线。规划面积约75亩,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地块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文物保护缓冲区内,所在地块建筑高度控制为12/24米,最终以规划审批为准。

矶崎新建筑作品 深圳文化中心

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博物馆、景观绿化、道路广场硬化、管网、展陈、装修等配套附属工程、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等包含内容的总体规划,建筑方案及初步设计、景观方案及初步设计、展陈、室内装修方案及初步设计,幕墙、泛光、建筑智能化、导视标牌、城市家具、装置艺术、特殊声学的专项方案及初步设计等。

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处于城市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考虑到西安未来发展需求,大明宫遗址区在承担公共绿地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同时,将通过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公园绿地、步道以及特定环境景观、建筑或设施等,促进遗址加速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城北焕新!大明宫遗址区推出12个招商项目


就在8月27日,大明宫遗址区招商资源推介会举行。

此次招商推介会发布了数十项精品项目,与大明宫遗址区长期合作的知名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大企业、大资金、大品牌、大项目,充分彰显了大明宫遗址区广阔的发展前景。

招商项目(6个)

01 太华路立交东北角项目


位置:太华路立交东北角百寰国际南侧

面积:占地约33.29亩

02 北城天际线住宅区项目

位置:太和路以西、红旗铁路专用线以东,规划玄武路两侧

面积:占地约160亩


03 西安火车站站前商业区项目


位置:火车站北广场以西,阳光巷以东

面积:自强东路以南,占地约90


04 啤酒厂项目


坐标:太元路以南、啤酒路以北,太华南路以东,红旗铁路线以西

占地:约280亩

05 大华1935项目


位置:太华南路与含元路东南角

面积:占地约216亩

06 大明宫门户项目


位置:凤城五路以南,凤城四路以北,北辰大道以西

面积:占地约25亩

推介项目(6个)

01 都市森林品质住宅项目


位置:经九路以西,纱厂东街以东,陇海线以北,大华安置楼(一期)南边界以南

面积:占地约77亩


02 地标级商业国际化住宅



位置:御井路以东、凤城一路以南,北二环以北、北辰大道以西

面积:占地约163亩


03 智能化品质生活项目



位置:青霄路以东,福殿路以西,玄武路以南,凤城南路以北

面积:占地约100亩



04 优质特色区域商业住宅项目



位置:太华南路以东,银河坊路北,光明小区以南

面积:占地约248亩

05 新型商务区项目



位置:未央路以东,向荣街以西,联志路以南,二马路以北

面积:占地约109亩


06 潮流生活项目



位置:明珠路以西,星火路以东,环城北路以北,大观园市场以南

面积:占地约251亩


目前,大明宫遗址区实现了从过去的单一项目土地开发,到现在的片区整体建设开发,正重塑城北区域发展,聚焦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阔步前进,打造高品质环境、高品质产品、高品质设施、高品质服务,为城市发展、遗址保护贡献力量 。




未来,大明宫遗址区将围绕文旅融合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城市有机更新品质建设的发展方向,将大明宫打造成为大遗址保护的国际典范、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复兴的先行区、最具历史文化特色全域旅游的示范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