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历史知识

南朝宋是哪个朝代?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政权

391人浏览   2024-01-30 17:39:28

南朝宋(公元420年-479),东晋北府军将领刘裕取代东晋后建立的汉族王朝,是继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的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开国国君姓刘,也称为刘宋。

刘宋的建立

刘宋开国国君刘裕,小名寄奴,出生于东晋后期,成年后参军加入北府军,因作战悍勇屡立战功成为北府军的一位下级军官。当时五斗米道徒孙恩发动叛乱,在三吴地区烧杀抢掠,朝廷命北府军前往平叛,前往平叛的北府军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唯独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大得民心,并且在迎击孙恩的战斗中多次建功,刘裕也逐渐成为北府军中的著名将领。

孙恩等五斗米道徒的叛乱让割据东晋西部的桓玄认为取晋而代之的时机到了,便自封地江陵起兵顺流东下夺取建康,晋安帝禅让帝位于桓玄,而北府军在主将刘牢之的带领下也归顺于桓玄。

桓玄称帝后,定国号为楚,为消除隐患,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刘裕等北府军旧将于是在京口聚众,反抗桓玄,由于北府军战力强大,桓玄的守军几无斗志,使得刘裕顺利击溃桓玄部众,驱逐桓氏势力,迎晋安帝复位。

刘裕迎立晋安帝复位后,掌控朝政大权,便有了称帝之心,为能服众,刘裕决定攫取更大的军功以增加威望,此后刘裕发起北伐,先后消灭了北方的南燕、后秦政权收复西方的巴蜀地区,平定国内的五斗米教以及割据势力,使得东晋自桓玄作乱以来的割据势力全部灭亡,成功统一南方。

刘裕在多年的征战中攫取了巨大的军功,在朝威望深重,在野深得民心,地位显赫,先后被封为相国、宋王,并加以九锡之礼。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改国号宋,是为宋武帝,南朝自此开始,东晋政权就此覆灭。

刘裕建立宋朝后,以司马氏为前车之鉴,削弱强藩,限制州郡的兵将及官吏数量,集权中央,皇帝得以独掌大权;同时抑制豪强门阀的土地兼并行为,取门阀私产资助平民;并重用出身寒门子弟,以九品中正制的初衷,即根据品行才干选拔官员;一改魏晋以来的奢华之风,提倡节俭,清心寡欲。

刘宋的延续

公元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作罢,不久后便病逝,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

刘裕死后,其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少帝,由于其在位期间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不听朝臣谏阻,同时北魏趁刘裕逝世,少帝昏庸不理朝政,发兵南下,攻占了宋朝的洛阳、虎牢、滑台等河南地。群臣为此忧虑不已,公元424年,徐、傅、谢、檀四位顾命大臣以皇太后的名义,废刘义符帝位后将其杀死,迎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

宋文帝即位后,徐羡之、傅亮居中辅政,谢晦出镇荆州,檀道济出镇广陵,而宋文帝因权臣擅杀其兄刘义符,一直对徐羡之等人抱有提防之心,着力于加强君权,在其余大臣的中伤诽谤之下,宋文帝便有了诛杀权臣的意图。

公元426年,宋文帝拉拢檀道济后,以擅杀少帝的罪名要将徐、傅、谢、等人治罪,徐羡之闻讯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晦出兵反抗后被擒处死,自此宋文帝将军政大权收归己有。

元嘉之治。宋文帝掌权后,继续奉行其父刘裕的治国方略,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

公元430年,宋文帝为收复其父刘裕逝世时北魏南下侵占的河南失地,以到彦之为主帅北伐,一度夺回洛阳、虎牢、滑台等地,但由于此后北魏反攻,由于宋军军力不足,加上宋文帝的过度指挥,致使前线宋军相继败阵撤退,不久后收复的失地再度失陷,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亲率步骑十万南侵刘宋,宋文帝派遣将领前往迎击,截断魏军粮道烧毁粮草后,北魏撤军,而宋文帝便借此机会以其弟江夏王刘义恭为主帅,分水陆数路,发动第二次北伐。

西路军破北魏洛州守军,收复陕城和潼关;东路军被魏太武帝击败;中路军也被魏将拓跋仁击溃。东、中两路战败后,魏军南下深入,宋文帝便召回其余各路军队回防,而魏军攻入宋朝腹地后,大多在城外野战,若遇坚城则绕背而去,继续南下抵达长江,后因缺粮不得不退走。

魏军退走时,因南征失败,魏太武帝在回撤途中尽情放纵部下的野性,在宋朝江北的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烧杀抢掠,赤地千里,邑里萧条,元嘉之治就此告终,刘宋国力大损。

公元452年,北魏发生宫廷内乱,魏太武帝被宦官所杀,宋文帝便发动第三次北伐,但除了收复部分之前被北魏占领的城池,基本无功而返。

三次北伐,不仅未能收复河南失地,反而使国力受损,尤其第二次北伐时,魏军南下沿线破坏刘宋江北六州,将刘宋元嘉之治的底蕴消耗殆尽,北魏兵马也损失过半,南北两朝都疲惫不堪,不再轻易动兵。

刘宋北伐失利,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宋文帝无作战经验,但将领每次出兵作战,都要根据宋文帝事先制定的计划行事,连交战的日期和时刻也必须由宋文帝亲自决定,而朝廷距离战场路途遥远,致使前线将领往往坐失良机。

公元453年,宋文帝因太子刘劭利用巫蛊诅咒自己早死之事决定废立太子太子刘劭率东宫万余精兵发动叛乱起兵,杀死宋文帝后称帝,大肆诛杀大臣宗室。不久后,其弟武陵王刘骏借助境内招募的流民军队起兵讨伐刘劭,在获得各方军镇的支持下,攻克建康,诛杀刘劭后自立为帝,是为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在位后,对当时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任用寒士,形成“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分割州郡削弱藩镇实力以加强皇权;抑制士族兼并土地;弘扬儒学,建造孔庙;整肃沙门,建立僧官制度;改革军制,加强军备,并击败了南下进犯青州的北魏军。

宋孝武帝在位晚期,一改早期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好酒奢靡、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并且其削弱藩镇手段残酷,诛杀了许多实力较强的宗室王族,为其死后宗室内斗埋下隐患。

公元464年,宋孝武帝刘骏病死,太子刘子业即位,是为宋前废帝。刘子业生性残暴,继位后肆意诛杀大臣、宗室,对待宗室长辈大臣如同奴隶,朝臣惴惴不安,各有异志。

公元465年,湘东王刘彧(宋孝武帝异母弟)暗中联络刘子业左右侍卫发动政变,将刘子业杀死后入宫即帝位,是为宋明帝。

刘彧称帝前,江州、雍州官员便以废昏立明的名义,拥戴孝武帝第三子刘子勋,号召四方讨伐建康的前废帝刘子业,而刘彧抢先杀死刘子业称帝后,刘子勋同样在江州、雍州大臣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并获得各地宗王和方镇的支持

宋明帝刘彧即位时领土、人口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在孝武帝的改革后中央军事力量强大,地方势力已被大大削弱,宋明帝刘彧便凭借精锐的中央军,成功消灭了刘子勋政权并平定了江南和淮南各地。

刘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即位初期任贤用能,大力革除前废帝时期的弊政,颁布了多项去繁就简的政治举措,但其在位后期,生活奢靡过度,宦官宠臣弄权,朝政腐败,百姓负担沉重,痛苦不堪。

公元466年,徐州刺史因曾支持刘子勋政权恐被问罪,举城降于北魏,公元469年,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致使此时的刘宋与北魏国境线退至以淮河为界。

宋明帝晚年猜忌心极重,为了保证其子刘昱顺利接位,开始肆意诛杀有功将领,甚至帮助其登基称帝的亲族也均被杀死,引起朝臣惶恐不安,造成宋末期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攻伐的乱象。

公元472年,宋明帝病逝,其子刘昱继位,是为宋后废帝。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为顾命大臣,分别掌控内外重区,辅佐其子刘昱,但实际上朝政掌握在宋明帝时期的宠臣阮佃夫、王道隆和杨运长等人手中。

公元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宋明帝异母弟)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进犯京师建康,一度打到皇宫城南掖门外,权臣先后战死,守军皆无斗志,但是在右卫将军萧道成的指挥下,成功打退叛军,萧道成以此在朝野内外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不久便晋爵为"公",督五州军事,逐渐掌握朝政大权

公元476年,建平王刘景素于京口举兵叛乱,萧道成前往平叛,刘景素败亡,至此宋直系年长宗室力量彻底凋亡。 南朝宋形成"皇帝幼小,形势混乱,宗室大臣无能"、"寒门子弟掌握大权,间接掌握朝政"的"皇室微弱"的局面。

后废帝刘昱为人凶狠残暴,赏罚无度,喜爱微服私行,出行时随意杀死道路百姓,朝中大臣人人自危。阮佃夫想要趁刘昱出游时将其废黜,事发后被杀,萧道成也对这样的昏君忍无可忍,便暗中收买刘昱的贴身侍卫将其杀死,拥立安成王刘准(刘昱之弟)为帝,是为宋顺帝。

宋顺帝刘准即位后,封萧道成为相国、齐王,颁赐九锡,宋顺帝只有皇帝之名,而无实权,朝政大权掌握在萧道成手中,忠于刘氏的大臣袁粲、沈攸之等人不满萧道成专权,想要举兵起事诛杀萧道成,但都被残酷镇压。

公元479年,萧道成逼迫宋顺帝禅位,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国号齐,之后数月间将刘准及宋朝宗室全部杀死,至此南朝刘宋政权覆灭,南齐政权确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