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一:关于我国现存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央行发布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6万亿元,同比下降0.7%,增速比上年末低1.9个百分点。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37万亿元,同比增长0.5%,比上年末增速低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549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2023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 三季度的数据一直没有查到,当然有空发出去的时候已经有了。 数据二:2023年9月的银行整存整取的平均利率 ![]() 数据三:世界各地房贷利率排行 ![]() 数据四:中美银行盈利能力对比 4.1 中美银行2022年净利率 中国工商银行:16.9% 中国建设银行:15.1% 4.2 2022年中美四大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率对比如下: 中国工商银行:76% 中国建设银行:76% 4.3 2022年中美四大银行的房贷利息利润占总利润比率对比如下: 中国工商银行:30% 二、闲话一下个人观点 观点一:银行是成熟的金融服务业,本就不应该享有高额的净利率 银行是成熟的金融服务业,从成本结构上来看,实体银行的作用已经大幅度下降,线上银行已经成为主流形式,随着我国老百姓的知识能力和数码技能的提升,银行将逐步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工作。类似于百度这样的工具,作为这样的中介工具,并且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的组织,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享有高额的净利率,其净利率普遍应该在5%左右,不是现在的15%~17%;当然很多人会说,我国银行的控股方是财政体系,财政需要利用大额分红才能做好经济调配,而我想说的是,如果都靠这块来做收入,财政系统看来是没人了。。。同时银行业成为了不思进取的企业。 观点二:中国银行业吞噬了实体经济及老百姓的利润 银行作为旱涝保收的经济主体,从收入及利润上来看,银行本质上就是在吞噬实体经济及老百姓,中国银行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大多数来自于利息收入(超过75%,美国主要银行在60%左右),所辖制的收入及利润,基本上都是对实体经济的放款以及对个人贷款的释放,这种左手倒右手的生意是我国银行的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而这样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给银行创造了巨额利润,倘若能够将银行的息差进一步降低,虽然银行的利润下滑了,但就实体经济和老百姓而言将会成为实质性的优惠。而银行本生的盈利能力应该围绕自我创新和自我优化,不应该是利用这样的无技术水平工作实现超额利润。而我认为这一块的利润率就不应该超过1%(特制息差利润),雷同贸易类型收入。 观点三:个人房贷,长期锁定老百姓的基本盘和信心 房子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对应房贷利率其实老百姓生活的基本盘,有一个稳定的低成本的基本盘,其实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有强大的信心稳固作用,同时有一个专属的低息环境,也非常有利于老百姓进行生活改善。 从我个人的观点上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要做一个专项调控,当然也要结合低成本资金情况而定,而从我的心理预期上看: 强动力:世界最低值(数据三中) 可实现:世界中位线(数据三中) 退而求其次:2.99%,5年期贷款利率+10% 三、总结 1. 房地产的预期已经归0,国家啥政策目前来看都不好使,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额度还会持续同比下降0.7%;大家心里已经存在强预期,未来房地产市场不可能会在蓬勃发展,且房产税仍旧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脑顶; 2. 当下的核心就是要恢复老百姓的强信心,目前来看的利率调节,根本起不到效果,举个例子消费贷3.3%,10年过本,房贷利率LPR4.2%,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而且LPR本质还是会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而真正的信心要强地基,把基本盘锁死; 3. 基本盘:长期稳定的1.99%~2.99%的房贷利率,甚至更低,将会成为真正的政策有效盘,银行被剥离了一部分利润,但老百姓拥有了一个稳定的生活保障盘。 4. 银行利润减少怎么办,财政口净收入减少怎么办:银行业务创新提升非息收入才是核心关键,现在的银行如同养老单位,要创新没创新,要核心没核心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