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茶叶到“茶业” “一叶”变“多业”——普定9.7万亩春茶开采

0人浏览   2025-04-09 14:08:00

春风送暖,茶芽吐翠。又到一年春茶飘香时,安顺市普定县茶农抢抓农时,采摘春茶。如今的普定,正通过做好“茶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春茶采摘忙

在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1000亩茶园内,迎来大规模春茶采摘。连绵的茶园中,一垄垄茶树吐出嫩绿新芽,春茶采摘与加工工作如火如荼展开。

茶园里,采茶人在茶垄间穿梭,一捏、一提、一放,一片片鲜嫩的芽尖落入茶篓,展示出娴熟的采茶技艺。

“今年的天气相对去年较好,所以今年的产量大概会提升50%,我们从3月10日就进行了开采,每天大概有100至200人。”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代慈溪说,茶青被采下后,将马不停蹄运往加工车间,制茶师傅将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流程,对茶叶进行摊青、杀青、脱毫、整型、提香等工序,确保每一片鲜叶都能保留最纯正的风味。

这样忙碌的景象正在普定多地上演。在普定县马场镇半厢村清茗生态茶园基地内,千亩茶园也迎来黄金采摘期。

清茗生态茶园经理唐登杨告诉记者,今年春茶的茶青量在四五万斤左右,刚开始每天的采茶工人有三四十个,随着发芽率越来越高,工人就越来越多,最高峰时有三四百个采茶工人,每天采摘的茶叶基本都能销售一空。

截至目前,普定全县茶园面积达9.7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9万亩,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8.04亿元。

从茶叶到“茶业”

“每年开春我们都来这里采茶叶,采一斤40元工钱,一天最少能采一百多元钱,多的时候有两三百块钱,一个月下来有五六千元收入。”马场镇采茶工人腾贤说。

如今,茶产业正成为普定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原本,普定县茶产业规模小,但通过一系列工作,该产业逐渐变大变强。

普定县依托“朵贝茶”品牌,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为思路,着力推进全县茶产业发展,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同时,通过招商引进浙江、安徽等地茶企落户普定发展茶产业,建设白茶小镇,打造花都·普定共建穿洞茶叶农业产业园,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2014年起,普定县穿洞街道瞄准市场走俏的白茶品种,先后引进亮峰、久茗、萌春、鸿盟等来自浙江、安徽的茶企种植白茶,目前已有13家企业入驻。

在“朵贝茶”品牌打造与宣传上,普定开发了朵贝绿茶、朵贝红茶、朵贝白茶等系列产品,并以“干净茶、放心茶、优质茶”为名片,按照“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特色、高效”理念,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使普定的这座“绿色宝库”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叶”变“多业”

除此之外,普定正在做深“茶旅融合”文章。

连日来,普定县猫洞乡的普定县绿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山上,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茶园中,游客们赏花打卡,沉醉在清新茶香里。

“我们从安顺过来,一起来了二十多人,之前我们也来过,觉得这里风景特别好,我们就想来这里采点野菜,采一下茶,这边的美食也特别好吃,全都是绿色环保的。”游客邱云说。

采访当天,记者还遇到了前往茶山拍摄劳动技能大赛素材的师生,大家纷纷表示,茶山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还成为学生们研学基地的最佳选择。

“这里不仅为我们学生提供了一个劳动技能的实践基地,也为我们后期劳动技能大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猫洞乡中心学校副校长黄亮告诉记者。

每逢采茶季,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也为茶企拓宽了销售渠道。

位于普定县穿洞街道的贵州领航茶旅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做大茶旅融合。该公司总经理赵昌富告诉记者,春茶收完后就准备做旅居,让游客体验新茶,体验茶山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杨媛媛

编辑 沈长志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