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获悉,东营康华国家级海洋牧场在垦利区入海口附近海域投放牡蛎苗种,正式启动牡蛎筏式多品种养殖试验项目,预计投放量200万斤。这是东营首次对牡蛎养殖产业的一次探索,项目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科学筛选品种、优化养殖技术,助力东营市打造一条新的兼顾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 本次试验中由东营市康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及乳山牡蛎头部企业联合开展,以“多品种并行+生态修复+科技赋能”为核心,重点开展品种筛选、技术创新、生态协同等方面的试验工作。 ![]() “引入了太平洋二倍体、三倍体、长福杂交、福长杂交、黑牡蛎等5类牡蛎,测试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和抗逆性,筛选最适合黄河口环境的优势品种。”项目负责人介绍,同时,为了应对泥沙多、盐度变化大的海域特点,项目设计了可升降筏架和抗淤积挂苗装置,部署了水质传感器和无人机巡检系统,实现养殖过程的数据化、精准化管理。并通过混养海藻(如龙须菜)稳定局部微环境,降低盐度波动对牡蛎生长的影响。 ![]() 本次试验周期为5-12月。试验成功后,将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升级、科学示范等多重效益。牡蛎的滤食特性可有效净化水体,缓解富营养化,促进原生牡蛎种群恢复,助力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并形成“养殖+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开发牡蛎肽、贝壳工艺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据了解,项目试验成功后将积极制定《黄河口牡蛎筏式养殖技术规范》,为全国盐碱海域养殖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标准。 ![]() ![]() 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地区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广阔的滩涂和营养盐充足的水质,为贝类养殖提供了理想环境;大量的盐碱地、滩涂、海域具备高附加值利用的空间。本次试验成功后,相关企业将积极打造“黄河口牡蛎”这一新的地理美食。 ![]() 未来,将积极打造全国首个“盐碱海域生态养殖示范区”,努力创树东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大众新闻记者 马瑞琳 孙川 通讯员 聂潇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