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磊 近期,各地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明确经济增长潜力点。其中枣庄市明确提出年内将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不低于50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活动5场。这一举措不仅为枣庄文旅经济注入活力,也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发展范本。反观日照,虽坐拥优质滨海旅游资源,却鲜见万人空巷的演唱会盛况。如何借“演唱会+文旅”模式破局,成为日照提振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演唱会经济,一座城市的“流量密码”。一场演唱会,不仅是粉丝的狂欢,更是城市经济的“强心剂”。演唱会带来的“溢出效应”显著,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链条被全面激活,城市知名度也随之提升。日照若想突破传统文旅“看海、吃海鲜”的单一模式,亟需引入演唱会这类高热度IP,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 日照为何难圆“演唱会梦”? 硬件短板,场馆不足承载能力有限。举办大型演唱会需专业场馆支撑,目前日照尚无容纳万人以上的室内综合场馆,现有设施多用于体育赛事或小型演出,音响、灯光等配套不足。反观枣庄,奥体中心体育馆可容纳1.2万人,为承接大型演出奠定基础。 软性制约,区位劣势与运营经验匮乏。日照地处胶东半岛末端,交通辐射能力弱于青岛、济南等城市,票房率难以保障,对明星团队和观众的吸引力不足。此外,本地缺乏专业演出运营团队,从审批到落地各环节经验不足,导致招商困难。 政策与宣传,缺乏统筹与品牌包装。尽管日照提出“做活文娱消费”,但具体扶持政策尚未细化。同时,城市文旅形象仍以“阳光海岸”为主,未能与年轻化、时尚化的演唱会经济形成联动宣传。 激活演艺经济新动能 强基础补短板,打造“演艺新地标”。加快日照国际博览中心配套升级,规划建设万人级多功能场馆,满足大型演唱会需求。借鉴深圳“春茧”体育馆模式,推动场馆与商业、文旅综合体融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提升政策引力,构建“全链条”扶持体系。落实《日照市提振消费工作大会》精神,出台专项政策,对引进头部演唱会的企业给予充分的政策扶持,设立文旅消费基金,补贴场地租赁与宣传费用,简化大型活动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 开展差异化定位,打造“音乐+海洋”IP。结合日照滨海资源,策划“沙滩音乐节”“日出演唱会”等特色活动,与青岛“凤凰音乐节”、潍坊“风筝音乐节”形成差异化竞争。联动万平口、东夷小镇等景区,推出“看演唱会·游日照”专属文旅套餐,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促进政企协同,培育本土运营生态。鼓励本地文旅企业与国内头部演出公司合作,引入专业团队,支持大学城艺术院校参与活动策划,孵化本土音乐品牌。同时,强化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通过“线上预售+线下体验”模式扩大声量,吸引年轻客群。 演唱会经济绝非“一锤子买卖”,其背后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比拼。日照若想以演唱会为文旅突破点,实现“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的目标,需以枣庄为镜,补齐短板、创新机制、深挖特色。唯有将“演艺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方能在这场文旅竞速中突围,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