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个月零6天,100万件,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的销售“战绩”。一上架就火了,存货售卖一空;购买者线下大排长队,线上预约抢购;“种草攻略”备受欢迎,许多网友热情收藏讨论……去年以来,冰箱贴火爆出圈。 从凤冠冰箱贴到天宫藻井冰箱贴、乾隆御碑亭流沙落叶冰箱贴,冰箱贴这一看似古老的工业产品是如何站上C位,变身文创“顶流”的?年轻人争相购买分享的背后,哪些变化让冰箱贴拥有了潮流拿捏的“魔力”? “一贴难求” 多款产品火出圈 ![]() 当“凤冠”成为“顶流”,各家的文创冰箱贴纷纷“整起花活儿”。北京艺术博物馆乾隆御碑亭流沙落叶冰箱贴,定格“最美秋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精妙工艺还原藻井完整形态;还有3D打印与立体建模技术,AR玩法互动……小小一枚冰箱贴,市场热热闹闹。 实际上,自2024年暑期以来,热门博物馆和旅游景区频繁出现“限量销售、预约取号、一贴难求”的冰箱贴抢购场景。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近五成游客购买的冰箱贴单价在20—40元,超过三成的单价为40—60元。目前博物馆和旅游景区线下销售热度较高的文创冰箱贴单价多在40元以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单价高达168元,依然挡不住游客的购买热情。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早在2020年,中国冰箱贴市场规模已达到36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 精准贴合需求 “小产品变大项目” ![]() 作为一款诞生已久的工业品,冰箱贴是如何摆脱过去的陈旧印象,摇身一变站上潮流前沿的? 从时间线来看,冰箱贴的热销与过去两年旅游业快速复苏的轨迹并行。 梁世永是冰箱贴生产厂家温州九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亲眼见证了冰箱贴这门生意如何从一个“可以尝试的小产品”变成“值得做的大项目”。“2023年,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我们一直在探索布局下一个赛道,当时考虑旅游可能会迎来强劲复苏,经过市场调研,我们预判冰箱贴值得一试。”梁世永说,冰箱贴单价不高、方便携带等特点让公司最终下定决心,投产了一条120万件冰箱贴产能的产线,正式开启生产之路。 开始只是尝试性摸索,但很快,从山东淄博到黑龙江哈尔滨,一座座热点城市旅游火起来,梁世永的工厂接到不少客商发来的冰箱贴定制需求。慢慢地,各大城市的冰箱贴订单量也涨起来,从地标类到文字型、创意类,各个品类不一而足。 ![]() 从产品本身来看,现在的冰箱贴精准“拿捏”了消费者需求。 看看目前走红的冰箱贴,都足够精致、新颖、立体,有拿得出手的外貌和让人心动的巧思。比如,凤冠冰箱贴重工打造,用各种配件模拟凤冠珍珠和宝石的流苏造型,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天宫藻井冰箱贴设计为5层,既可分开摆放,又可重叠摆放,还原藻井的完整形态,光是上色部分就有上千个色块。这样的精致出品,让不少年轻消费者直呼“想要拥有”。对不少年轻消费者而言,冰箱贴不仅是一款普通商品,更是他们“看过的历史,走过的世界”。 “做成有生命力的事业” 想象空间还很大 ![]() ![]() ![]() 来自13个国家的200多件冰箱贴星罗棋布,完整记录下一年来的足迹——在北京的家中,00后女孩温苗博亲手制作的冰箱贴展示板犹如微缩版地图。“整面墙的布局都是精心设计,对我来说,每枚冰箱贴的归位都是记忆的重播。”温苗博说,无论过了多久,再看这些冰箱贴,还能回忆起当时挑选的地点,那日的天气和遇到的人。比起容易尘封抽屉的明信片,冰箱贴便于展示和收藏的优势更让她倾心。 ![]() 冰箱贴能火多久?或者说,一枚小小的冰箱贴,还能做成啥样? 梁世永的回答是:“我们不是为了吃这波流量的,而是要真正把冰箱贴做成有生命力的事业。”藏在这背后的逻辑是,他认为,和其他容易千篇一律的工业化商品不同,冰箱贴具有很强的“属地特色”,比如每座城市都有本地化的景点;各地文博场馆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物,附加在这之上的冰箱贴也一定是当地特有的,由此来看,这个市场依然具有想象空间。 作为一款产品,冰箱贴也正在打破固有边界,比如有的集开瓶器、小夜灯等实用功能于一身,有效拓宽了日常使用场景;有的结合AR技术,用户扫码即可享受虚拟互动等体验,增加趣味性和科技感。有消费者表示,对那些融入“黑科技”的冰箱贴产品充满期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