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宁夏银川贺兰县的养殖基地里,一位戴着草帽的老教授正蹲在虾池边观察水质,他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段云岭。临近退休之年,他带领团队扎根西北6年,打造了亩产1500公斤的产业奇迹。 2018年,当段云岭第一次来到贺兰县时,当地养殖户正为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发愁。传统养殖方式不仅产量低,还面临水体污染难题。他敏锐地发现:虾也需要一个健康的“朋友圈”——由细菌、藻类等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第一次试验只捞出3公斤虾,我们就着闷酒把虾煮着吃了。”段云岭笑着回忆失败经历。正是这种务实精神,让团队最终攻克了复合生物絮团技术,为对虾打造出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从修理厂钳工到留英博士,再到跨界养虾专家,段云岭用行动诠释了“科研就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念。 如今,已过退休年龄的段云岭仍在完善他的“立体养虾工厂”蓝图。在他身上,有着科学家的本真模样:既能在实验室攻坚克难,也愿在田间地头传授技术;既有攀登学术高峰的智慧,也有扎根泥土的坚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3日 第03版 作者:本期点评:胡若晗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