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记者 果君)高考日益临近,考生们进入了最后冲刺准备阶段。近期,多所“双一流”高校相继宣布将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同时,一批新建高校将在9月首次招生,为考生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2月17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认真落实优质本科扩容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就是推进优质本科扩容,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3月2日,清华大学宣布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150名左右本科生招生名额,进入该校即将新成立的本科通识书院学习。随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公布了本科扩招计划,相关招生计划主要聚焦于前沿技术和国家战略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拟扩招500人,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 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在去年扩招基础上,2025年继续稳步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超100人。扩招重点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三大方向,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西安交通大学计划扩招200人,继续扩大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武汉大学今年计划招生7300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 ![]() 同时,部分高校还对学科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AI+”等各种复合专业方向不断涌现。 在教育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介绍,该校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才发展需要,推出的“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招生。据介绍,该项目面向新时代语言文字建设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中文专业深度融通,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和研究范式的变革,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语言学和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较强的编程实践能力,能够融合应用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 教育部官网截图 除了高校扩招、学科调整外,今年,教育部官网还密集公布了一批高等学校设置审批、备案结果。备受瞩目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也在其中。2025年1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拟同意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设立。2月21日,教育部向福建省政府发函,表示同意设置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校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首批设置4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 ![]() 办学许可证截图 在教育部公布的学校名单中,还有不少职业大学的身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也是其中之一。学校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首批设置合成生物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应用、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该校的正式设立,标志着北京市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实现了零的突破。 优质本科扩容、高校新办,对于考生来说,是否意味着入学门槛的放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郄芳分析表示,总的来说,随着人口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上大学会更加容易,但这次扩招不会改变优质大学入学竞争激烈的格局。这一轮优质本科扩容在增加“上好大学”机会的同时,将进一步促进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让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配,也将为优秀青年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郄芳建议,学校和家庭都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生多学科交叉整合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实践活动,进行拓展性学习,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不仅能够争取更多的上学机会,也能增强自身未来的竞争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