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叔点财 创新药今天彻底爆发! 沪深港三地医药指数,在创新药的带领下集体起飞,全都涨超4%! ![]() 从上周四至今,短短四个交易日, A股创新药指数狂飙6.41%! 港股更猛,直接拉升12.61%! ![]() 创新药的投资机会,在这波大涨之前,网叔就反复强调! ![]() 尤其是在上周三的文章《有种强烈的预感》里,更是精准预判了这波创新药的大爆发。 文章当天发完,第二天创新药直接起飞,至今涨超11%! ![]() 在操作上,更是早早布局抄底, 早在3月中旬之前,网叔就疯狂在低位发车以创新药为核心的医药组合。硬是抄到了这波“底”。 之前在9.24行情爆发前,我们抄底了港股。 这波操作过后, 医药组合成为继港股组合之后,又一个被网叔抄到底的板块! 今天创新药再度爆发,后台已经炸了,大家疯狂追问: 创新药怎么突然爆发了? 现在还能上车吗? 网叔的回答: 创新药的大反转才刚刚开始,大行情还在后头! 但如果求稳,别冲太猛,等回调再分批建仓,更稳更持久。 1.0为什么创新药涨这么猛? 其实创新药这波暴涨,不是“突然抽风”,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共振! 核心原因有三点: (1)估值够低:跌了四年,腰斩过半,已经惨到地板。 (2)业绩大爆发:营收、利润集体反转,成长性炸裂。 (3)游资换赛道:机器人、AI炒到高位,热钱开始涌向创新药。 本质上,这是基本面逆袭 + 资金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过去的创新药,就像被打入冷宫多年的妃子,谁都懒得看一眼。 但突然间,她怀了“龙种”(业绩+政策扶持),而隔壁的AI贵妃却被曝出“假孕争宠”(业绩暴雷)。 皇帝(市场资金)能不赶紧翻牌子?! 回头看,创新药这几年多惨? 指数连跌四年,一路下行,腰斩。 ![]() 创新药企业更惨,头部企业甚至一年能亏百亿以上。 ![]() 医药,尤其是创新药,几乎已经成了过街老鼠,别说游资了,狗都不愿意多看两眼。 年初以来,DeepSeek横空出世,机器人刷屏全网,几乎所有的游资,都在狂炒这两个板块,谁会去临幸创新药? ![]() 但现在局势逆转! 今年创新药企的财报,简直是一部“逆袭爽剧”: 恒瑞医药净利润暴涨47%,创新药收入占比首次过半,海外授权交易单笔就赚60亿美元; 百济神州靠抗癌药泽布替尼全球狂卖188亿,直接封神! 信达生物的扭亏为盈,更是刷新了市场“三观”: ![]() 市场终于发现:创新药不是PPT吹牛,而是能真金白银赚大钱的硬科技! 足够低估、市场空间足够大,而且业绩面临从0—1的爆发期, 创新药几乎具备了游资炒作的所有核心要素。 而当下,刚好进入四月业绩披露期, 一众deepseek和机器人概念股业绩马上要出炉, 到底是故事还是事故,马上见分晓! 一级市场上,某些机器人独角兽已经开始暴雷,市场信心进一步动摇。 ![]() 反观创新药这边,有低估值,有业绩,有爆发力, 游资直接一拍大腿:“还炒啥AI和机器人?赶紧换车!” 再叠加长期看好创新药的长线资金加速布局, 于是,市场行情就被彻底引爆了! 2.0为啥说创新药大行情还在后面? 核心原因: 创新药的周期,已经彻底反转!这趟列车一旦启动,就不会轻易停下。 早在上周三,网叔就说了: 这轮创新药行情,不是偶然暴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三重buff叠满,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咱们挨个来看: (1)天时: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并且逐步开始见效 政策先行,2015年以来的审评审批改革、加入ICH国际标准、医保谈判倾斜等系列政策红利一个接一个。 尤其是最近两年,支持创新药的重磅政策就没停过,就差把大力发展创新药刻在脑门上了! ![]() (2)地利:中国独有的工程师红利竞争力全球独一档 中国工程师红利带来显著成本优势: 研发成本仅为美国1/3,周期直接缩短一半。 同样的药品,我们的研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海外BD订单(海外药企买我们创新药企的销售权)不爆才怪! ![]() ![]() (3)人和:研发积累足够深厚,变现潜力足够大 2021年融资泡沫+疯狂内卷为行业沉淀了5380个在研管线,为后续业绩爆发储备了充足"弹药"。 ![]() 经过近十年卧薪尝胆,如今我国的创新药,已经彻底脱胎换骨: 2023-2024 年,我国全球首次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数量连续创新高,超越欧洲居全球第二; ![]() 头部企业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恒瑞医药GLP-1组合60亿美元授权交易等案例,印证了商业化能力。 这种竞争力源于不可替代的要素组合—— 持续强化的政策支持、全球性价比最高的研发团队、以及经过市场出清后更理性的资本环境,中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国家追赶复制。 最关键的是,当前创新药行业已进入“出药周期”: 所谓出药周期,简单讲就是药都已经研发的差不多了,就等上市赚钱了。 根据药监局数据,5380个在研管线中,944个处于III期/NDA阶段,意味着未来2-3年将有大批药物集中上市。 随着出药周期持续推进,我们的创新药已经逐渐摆脱过去那种只融资,不赚钱的窘境。开始具备主造血能力。 2024年,创新药BD交易首付款(96.5亿美元)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额(71.3亿美元), ![]() 2025年,恒瑞、信达等企业海外授权密集落地,仅初披露的12笔交易总金额就超130亿美元。 而行业净利润尚未充分释放——2024年创新药医保谈判成功率超90%,38种“全球新”进入报销目录,为后续放量奠定基础。 过去几年,国内很多投资人受集采影响,对医药板块早就失去信心。 但大部分人根本没注意到,创新药正在强势突围。 这种爆发潜力已被国际对手敏锐察觉。 今年初,一篇海外研报直接点破:中国创新药正复制新能源车成功路径,通过“监管改革+归国人才+风险投资”组合拳快速崛起。 为什么美国急了,直接抬出《生物法案》来制裁我们的头部药企? 本质上,是我们创新药行业的发展速度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 3.0该如何操作? 虽然创新药的中长期上行周期已经确立,但短期市场情绪过热,游资助推的极致行情难以持续。 毕竟现在一季报还没出来,虽然部分药企已经露出业绩反转的苗头,但整个行业是否真正迎来大翻身,还是要等数据说话。 如果后续披露的业绩普遍亮眼,那就意味着行业级别的反转已经确立,这种级别的行情不是一天两天的短线爆发,而是一整轮大周期的开启,到时候加速上车也不晚。 但如果业绩没达到市场的高期待值,反转节奏推迟,股价回调,那正好是低吸的好机会,越跌越买,捡便宜筹码! 所以,求稳的朋友别急着追高,最佳策略: 等一波回调,调整越深,机会越大! 网叔的应对思路很简单: 在一季报披露前,先建半仓,留足子弹观望。 这样一来,无论市场怎么走,都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如果一季报超预期:迅速加仓,吃主升浪! 如果业绩不及预期:耐心等回调,逢低分批捡筹码,摊薄成本! 长期来看,创新药的崛起,是政策支持+工程师红利+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大趋势不会变,短期波动只是时间问题。 调整?那不是风险,那是送钱的二次上车机会! 正如网叔一贯风格——不追高,只逢低布局, 港股如此,医药如此,未来所有的机会,亦是如此!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