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沈阳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大会暨第十二次“浑南蓝空间”新经济生态会议在沈阳举行。 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代表百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通过技术展示、产学研对接、创新生态共建等环节,为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 创新生态再升级 揭牌签约深化服务能级 会议聚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沈阳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工作站正式揭牌,标志着辽沈地区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迈入体系化、专业化新阶段。活动现场,沈阳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智库专家获颁聘书,专家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集聚区区域创新服务的支撑能力。 ![]() 在成果转化签约环节,两项重大科研项目实现市场对接:张大伟副教授团队与沈阳飞驰电气公司合作的“电脉冲矿石粉碎试验设备研制”,以及刘多林教授团队与沈阳悦馨医学科技公司合作的“医疗设备数智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成功签约,总交易额达255万元,彰显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前沿洞察与硬核技术同频共振 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围绕技术转化核心命题展开探讨。东北大学杨闯教授提出人工智能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劲松研究员以精密铜管智能制造为例,剖析技术服务升级路径;中国技术交易所专家施琴涛则聚焦生物医药领域,解读成果转化的策略与挑战。 ![]() 成果路演环节,沈阳理工大学三项前沿技术引发关注: ▲“AI+医疗”项目:突破医学影像智能诊断技术壁垒,推动智慧医疗双向赋能; ▲“天然肉桂提取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现微量成分高效提纯,为天然植物基消毒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可见光催化材料”:研发国际领先的环境治理新材料,甲苯去除率达世界较高水平。 三项成果集中展现了辽沈地区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科研实力与产业转化潜力。 全链条服务赋能成果落地 中国技术交易所沈阳科创中心成关键枢纽 作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中国技术交易所沈阳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沈阳科创中心”)的职能与成果成为焦点。该中心依托国家级平台资源,通过“撮合”技术供需、搭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沈阳科创中心负责人张涛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通‘企业找技术’与‘成果找市场’的双向通道,通过需求发布、精准匹配、线上路演等功能,实现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高效对接。”目前,平台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的“技E网”平台,已经完全实现了对技术成果的评价估值、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等全链条技术成果服务体系。 ![]() 当前,中国技术交易所沈阳科创中心平台三大核心作用凸显: 1. 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科研团队提供市场导向的研发方向,助力技术攻关; 2.全流程服务:覆盖从成果发布、交易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降低转化成本; 3.区域协同创新:链接沈阳都市圈高校、企业及服务机构,构建跨区域创新生态。 沈阳科创中心已为多家签约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未来还将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入科技金融工具,为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 为东北振兴注入“科技+制度”新动能 本次会议通过“技术展示—智库赋能—资本对接—产业转化”闭环生态,为沈阳建设国家级新兴产业创新转化高地提供实践样本。中国技术交易所沈阳科创中心的深度参与,不仅加速了本地科技成果转化,更以“技术+产业”双轮驱动模式,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可持续动力。 未来,沈阳理工大学、中国技术交易所沈阳科创中心及多家合作机构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更多“实验室技术”走向“生产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 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刘澎 校对:周大勇 责任编辑:肖登军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