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官服发展史,哪个朝代官服最好看

658人浏览   2024-01-30 22:25:06

服饰,作为我们外在的具体表现,不管是相关配饰还是服饰的颜色,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深刻的内涵。在我们古代社会,服饰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官场上,官服更加演化成为一种文化的内在含义。

下面我们就简要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官服文化。

官服制度的起源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文化更是从礼仪文化中脱颖而出,服饰穿戴都有着严格的制度约束,尤其是宫廷服饰制度。官服也叫做服章,是指表示官吏身份品秩的服饰。具体来说,官服是指等级社会中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在内的,所谓按章规定,籍以明辨官品等级的服饰。

在《易·系辞下》中记载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在黄帝、尧、舜时期是通过服饰来辨别身份地位的贵贱。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夏商周时代,礼仪制度逐步完善,服饰的君臣有别、尊卑有分、长幼有序逐步规范。

我国最早有关官服制度的详细记载见于《周礼》一书。周朝把天子以下诸侯大夫的官服,分成十多个等级,并对各个等级的冕服所用的材料、颜色、纹饰、尺寸,逐条逐项给予规定。《周礼·司服》载:"……公之服,自衰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瞥冕而下,如公之服。……士之服,自皮弃而下,如大夫之服。"这些规定对之后历朝历代的官服制度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不同朝代的官服制度的表现。

秦朝的官服制度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秦始皇没有对于服饰做出统一而又完备的规定,但是对服饰也有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到:"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旗皆上黑。"由于秦朝统治者迷信阴阳五行,在这样的观点之下,统治者认为本朝是以水德而王天下,因此朝贺和祭祀时穿黑色礼服。

秦朝时,也已经出现了服饰表示身份的作用。在《中华古今注》中记载到:"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国语》曰:袍以朝见也。秦始皇制,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又有:"始皇元年,诏宫人令服衫子,并五色花罗裙。"这些文献表明秦朝已经对于服饰的颜色有了官方的规定。帝王祭祀和朝贺身穿黑色的衣服,文武百官各有不同的服饰颜色,百姓穿白色的衣服,甚至连宫人也有标明其身份的服饰。

汉朝的官服制度

汉朝基本沿袭秦朝的制度,在服饰方面,依旧采用黑色衣服为祭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诸侯、富商等社会上流人物的穿着打扮逐渐超过了王制,这也引起了统治阶级的不满。于是汉武帝决定改正朔,易服色,表示受命于天,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用五。直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下诏采用《周官》、《礼记》等前代典籍,制定了官服制度。在这套礼仪中,规定用不同服饰来区别上下尊卑是一个重要内容,谓"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汉代真正做到了"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

明清的官服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礼制。朱元璋在服饰方面第一项是禁胡服,然后规定衣冠沿袭唐代形制。把唐代蹼头、圆领袍衫、玉带、皂靴加以承袭,确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风貌。

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服绯(深红色)。并在之后制定出一套服饰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后妃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等。而这些服饰又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不同种类,其样式、等级、穿着礼仪十分繁琐。之后又对品官"补子"作了严格规定,文官一律用鸟类来区别等级高低,武官一律用兽类来划分上下不同。

到了清代,统治阶级选择满族传统服饰为基础制定冠服制度,相比明朝官服有了诸多的变化。清代官服主要以顶戴花翎显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礼冠种类丰富,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等。冠上的顶珠颜色及材料有多种,用以反映官员的品阶。按清朝服制规定,一品官用红宝石,二品用红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等。

不同朝代的官服有不同的特色,或许是服饰颜色,或许是配饰,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