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大小小建立过不少的朝代,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一个凶险的过程,充满着曲折,要么是战场上的硬碰硬,要么是宫廷内的簒逆,要么是朝堂上的政变,每一次都充满着血腥,每一次都是尸横遍野。然而北宋的立国与其他这些朝代相比,却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可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过程太容易了。 众所周知,北宋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的,然而此次兵变却并不凶险,充满和平的味道。没有以往改朝换代的血流成河,甚至都不曾发生过战斗,兵变过程中死的唯一一个人是副都指挥使韩通,还是自杀的。整个过程也相当迅速,头天晚上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次日即开始在朝堂上履新,一个新的帝国从此诞生。 图1 赵匡胤(927年-976年) 我们发现中国的历史上还从来还没有一个朝代立国像北宋这么突然,这么容易,这么与众不同。大家品读历史,除了明智,我们更需要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缘由。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外因的作用,历史上的这些事件也不例外,赵匡胤的改朝换代如此容易,由当时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外加一点点运气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代十国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乱世,但也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赵匡胤的脱颖而出,北宋的建立,正是得益于这种混乱的时代,正是凭借这种特殊的背景。 自汉以来,儒家是治国治学,它的学说中对皇帝的出身比较看重,一个好的出身意味着能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所以刘备非要自称汉室后裔也就不奇怪了。大多数建朝的帝王非富即贵,身份显赫,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样的少之又少。 图2 五代十国版图 到了五代十国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儒家学说已没有以往那般辉煌,君主的出身已没有那么重要了,谁掌握了兵权谁的腰板就够硬。这段时期大多数皇帝的出身基本上除了蕃人,就是武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赵匡胤脱颖而出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在朝臣和百姓看来,谁当皇帝都一样,整体氛围上就没有遇到大的阻力,这也是北宋能这么容易建立的大背景。 上面我们说了,五代十国的这些皇帝们基本上都出自行伍,皇帝个人与国家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果皇帝强势国家就能平稳,反之,国家就会动荡不安。这种现象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国家的建设是以强势的皇帝为依归,而不是以制度为根本。 就如同后周世宗,是非常有雄才的皇帝,也是一名强势的皇帝,对国家的掌控驾轻就熟,在其治理下后周的中央集权基本上业已完成,国泰民安。但就是在这节骨眼上,他突然驾崩,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成了五代十国中唯一的幼君。没有了强势的皇帝,也没有完备的制度,后周的朝廷就这样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这为赵匡胤改朝换代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条件。 图3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后周世宗 世宗驾崩后,契丹展开了一次军事行动,而这次军事行动是北宋建立的直接原因。后周的仇敌一直是北汉和契丹,面对契丹的入侵,后周是有一套开战程序的。具体说就是由枢密院和宰相判断敌情,决定出兵规模、统帅人选,而作为后周武将最高位的殿前都点检并不参与这些事务,平时也带不了兵,只负责皇宫的保卫工作。 契丹的这次行动,为赵匡胤名正言顺带兵创造了极佳的契机,最终朝由他率军北上抗击契丹大军,结果还未走出开封地界,“陈桥兵变”就发生了。 这些外部环境的因素,不论是间接还是直接,或多或少的都为北宋的建立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而赵匡胤个人因素发挥的作用、各种运气因素也不容小觑。 图4 陈桥兵变 赵匡胤个人还是非常有魅力的,史书上说他做事、用人都是抓大放小,不拘一格,眼界、胆魄和胸襟都是一流,况且又是禁军的老大,自然有许多人追随,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关系网。 他曾经参与过一个叫“义舍兄弟”的组织,共有十人,除了他分别是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赟和王政忠,这些人中的一半人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在后周的军界中影响力颇大,在“陈桥兵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石守信和王审琦,里应外合,打开了开封城的大门,使得夺权更加容易。 除了个人的经营外,他也有个好爹,其父赵弘殷长年在禁军中任职,也为儿子留下了深厚的人脉,在兵变时支持赵匡胤的将领们,有一半都是其父曾任职侍卫亲军铁骑营的同僚或部下。正因为有了这些强大力量的支持,赵匡胤的是改朝换代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 图5 北宋地图
赵匡胤在后周并不是都是一呼百应的,也有不少反对者,最重要的两人就是李重进和韩通,这两人素来与赵匡胤不和。周世宗在位时曾安排都指挥使李重进和副都指挥使韩通担任侍卫马步军司的长官,从而来制衡赵匡胤的殿前司,只不过兵变时李重进恰好镇守淮南,不在京城,远水解不了近渴,而韩通虽在京城,却无法调度人马。 又比如契丹的那次军事行动,在赵匡胤登基后却又突然撤退,史书上并未记载契丹撤退的原因。虽然契丹的撤退有点莫名其妙,但北宋这个新王朝的压力却大大减轻,为赵匡胤巩固局面留下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由于这些外部环境、内在因素还有一些运气成分的共同作用,使得北宋比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建立的容易,一个新朝代从此诞生。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