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的历史,也是一段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史。早在宋朝刚刚建国,宋太祖赵匡胤就开始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死磕,直到宋仁宗与辽国的萧太后签订了澶渊之盟,宋与辽的战争才得以终止,直到辽国被女真人灭亡,而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却更为强大且贪婪。宋徽宗时期,金人开始大举入侵,因为宋朝君臣的腐败无能,金军最终攻陷宋朝的都城汴京,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批皇室、大臣全都抓回北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宋朝暂时灭亡。 所幸的是,宋徽宗的儿子多,其中一个儿子赵构在正好不在京城,因此躲过这一劫难。1127年,金人退兵后,赵构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即位于应天府,宋朝的国运这才得以延续。不久,赵构因为惧怕金军再次前来,于是南下避祸,从应天府逃到扬州,接着又逃到建康,最后定都临安。因为此时的宋朝只有南方的半壁江山,因此史称“南宋”。 窝阔台时期 此后,南宋在与金人的战与和中苦苦支撑了一百年,直到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人的合击之下,金国灭亡。当时的南宋皇帝宋理宗自以为扬眉吐气,随即派大将赵葵、全子才等率军北上收复河南诸州,可没想到被蒙古人伏击,结果大败而归,不仅没能占到一寸土地,还为此损失了大批士卒和大量辎重。自此,蒙古人接收了之前金国的全部领土。这可以算是蒙古与南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只是这“接触”太不好看。 当时的蒙古大汗窝阔台从宋军的惨败中看穿了南宋的实力,面对这样一个虚弱不堪却富得流油的国家,窝阔台怎么会不动心?1235年,窝阔台迫不及待的派儿子曲出、阔端分别从荆湖、四川两路出兵,大举进攻南宋。 阔端这路从陕西一路南下,在金国降将汪世显的协助下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蜀地来回游。当时蒙古军并没有刻意的攻占领土,而是以大肆烧杀抢掠为主,而南宋军队在风驰电掣的蒙古骑兵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原本富庶的四川被弄的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直到1239年,阔端这才带着大批战利品心满意足的班师。 但曲出这路却没有那么好运了,虽然在进军初期,因为宋荆湖制置使赵范的抚御无方,襄阳城内的宋军发生内讧,蒙古军趁机攻克襄阳、荆门等地,但在进攻江陵时遇到了他们的克星-一代名将孟珙。在孟珙的指挥下,宋军一改往日不堪一击的颓势,奋勇杀敌,蒙古军不能抵御,被迫仓皇退兵。蒙古军第一次尝到了战败的痛苦,当然,这也绝不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此后,南宋朝廷看到了孟珙的军事才能,对其委以重任,将整个长江中上游的防御全都交由他来统领,而蒙古军在经过几年的试探性攻击后,最后只是得出无法战胜孟珙的结论。 皇后乃马真氏及贵由时期 1241年,窝阔台病死,蒙古帝国大规模进攻南宋的步伐暂时中止。虽然在后来的皇后乃马真氏临朝听政时期,蒙古大将张柔曾经数次进攻南宋的淮西地区,但因为复杂的水路不利于蒙古骑兵,几次进攻都没有什么成果,而南宋朝廷的不停纳贡请和也使得蒙古军没有了进攻的动力。1246年,乃马真氏病死,新任蒙古大汗贵由不理政事,只知道四处狩猎游玩,蒙古彻底停下了扩张步伐。 1248年,贵由病死,蒙古内部开始了激烈的大汗之位争夺。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最终胜出,继任蒙古大汗,重启蒙古帝国开疆拓土的进程。考虑到之前血的教训,蒙古君臣对从江淮和荆湖地区进攻南宋十分忌惮,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四川。但此时的四川由南宋名将余玠负责把守,他统军有方,不仅依托重庆四周险要的地形组成连贯的山城防御体系抵御蒙古军的进攻,还屡次主动出兵进攻被蒙古人占领的失地,在他的经营之下,蒙古军在四川寸步难行,只能处于守势。 钓鱼山之战 1258年,在完成了征讨高丽、大理之后,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四川,同时命弟弟忽必烈率部进攻鄂州,以牵制东路宋军。此时余玠早就被南宋的那帮互掐的权臣们给霍霍死了,现在还在南宋手里的四川各城基本是各自为战,这就给了蒙哥各个击破的机会。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之下,之前余玠辛苦构筑的山城防御体系遭受重创,苦竹、长宁、运山、青居、大梁等城相继失守,蜀中大将杨大渊也被招降,反过来成了蒙古军的帮凶。照这样下去,蒙古军很快就会占领四川全境,然后沿着长江东进,直捣南宋腹心了。但命运之神却给蒙哥开了个玩笑,“大哥,到此为止吧”。 1259年,蒙哥大军抵达钓鱼山,在这里,蒙古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南宋守将王坚依托天险对进攻的蒙古军给予迎头痛击,蒙古军一连攻了五个月都毫无进展,蒙哥自己也不知为何被流箭所伤,几天后病死,蒙古军被迫撤退。忽必烈那边听到蒙哥病死的消息后也立即班师,北上与阿里不哥争夺大位,轰轰烈烈的灭宋的行动戛然而止。 刘整献计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位。考虑到蒙哥之死,忽必烈在头几年不得不对“灭宋”这个话题持谨慎态度。后来,蒙古帝国内部又遭遇阿里不哥之乱、李璮叛乱,忽必烈致力于平叛,也没有精力考虑进攻南宋之事。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南宋的命运,这个人就是刘整。 刘整之前在南宋当差,屡建奇功,但因为遭到权臣的妒忌而归降蒙古,受到忽必烈的优待,刘整受宠若惊,自此以灭宋为己任。1267年,刘整入京,向忽必烈提出灭宋的建议,并力主“先攻襄阳,撤其后蔽”的战略新思想。起初,忽必烈和宰相们对伐宋这个议题并不热衷,对刘整的建议也不予答复。但刘整没有灰心,他再次向忽必烈进言:“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邪!”意思是你都占了大半个中国了,难道还能眼看着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正统吗?这一席话深深刺中了忽必烈的内心,对于这个蒙古皇帝来说,他最忌讳的就是汉人不把他当正统,于是就有了“朕已决矣”的回答,说不得,干吧! 襄樊之战 1268年,忽必烈任命刘整为汉军都元帅,与之前就驻扎襄阳外围的蒙古大将阿术督率诸军进攻襄樊,历史上有名的襄樊之战正式开打。在刘整的建议下,蒙古军采取“围而不打,围点打援”的战术,在襄樊外围的鹿门堡、白河口一带修筑城池,以形成对襄樊的战略包围,在围困襄樊的同时阻击前来救援的宋军。为了彻底断绝襄阳的补给,刘整又率军五万四处骚扰南宋的沿江诸郡,抢夺粮食、俘获百姓,以便进一步孤立襄阳。 1270年,刘整在忙着围困襄樊的同时,还不忘向忽必烈上书。他认为南宋的唯一优势就是水军,而且依托长江天险,想要灭宋,就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水军。忽必烈听后觉得很有道理,随即命刘整负责造船五千艘,并招募善于水性的士卒每日训练。经过几年的时间,蒙古军终于也拥有了多达七万人的精锐水师,为日后灭宋之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1273年,历时七年的襄樊之战最终以宋军守将吕文焕的投降而结束,蒙古军终于在南宋的沿江防御体系撕开一条口子,南宋的亡国结局,此时就已经铁板钉钉了。 灭宋之战 1274年,在阿术等人的建议下,忽必烈命宰相伯颜统领大军从襄阳出发,开启灭宋之战。因为沿江的南宋守将大多是吕文焕的部下,伯颜特意命吕文焕为先锋,在前面招降开路。这些守将们见老上司都投降了,也纷纷献城归降,蒙古军仅在沙洋堡、汉口、丁家洲三处遭遇抵抗,于1275年三月即攻克建康(今江苏南京)。 十一月,经过短暂的休整,蒙古军兵分三路继续南下,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1276年正月,蒙古三路大军在临安城外会合。此时南宋军队的主力基本溃散,临安无兵可守,南宋太后带着年幼的小皇帝被迫献城投降,历经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彻底落下帷幕。 崖山海战 就在蒙古军兵临城下之时,宋将张世杰等人乘乱带着小皇帝的两个弟弟逃出了临安。他们先是逃到福州,仓促拥立了老大即位称帝,算是给南宋续了命,但是,这样的续命又能持续多久呢?1278年,忽必烈任命大将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负责南下征讨南宋余孽。 正规的宋军主力都没办法挡住蒙古铁骑,这些乌合之众的结局更加没有悬念。不久,张弘范先后攻克三江寨、漳州、鲍浦寨,沿海州郡望风而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作者、积极组织力量抵御元军的南宋丞相文天祥也在五坡岭被张弘范生擒。 1279年正月,张世杰带着南宋小皇帝赵昺一路逃亡,最后被张弘范逼到崖山。在这里,宋军进行了最后一次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宋军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南宋最后一个宰相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一直由汉人主导的整个中国第一次完全臣服于外族人—蒙古人的脚下。崖山海战,也成为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战役而永载史册。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