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是一个古老且浪漫的节日。 元宵之夜,灯火辉煌,圆月高悬,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诗人用他们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一夜的欢乐与祥和,也留下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诗词里的元宵,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热闹景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情怀;有“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欢乐氛围;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期许。 诗词里的元宵,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描绘着人间的繁华与美好。今天,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元宵佳节,精选7首最经典的关于元宵节的诗词,让我们跟随着诗人的笔触,进入到一个充满充满诗意、盛大和辉煌的浪漫世界。 ![]() 壹 最经典的元宵诗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淳熙某年,元宵佳节。 满城灯火,燃烧着宋朝最后的辉煌。 宋人沉浸在绚烂的烟花火光之中,那打铁花溅起的火花,像坠落的星辰,是王朝最后的狂欢。 人群如沙丁鱼一样穿流而过,诗人站在汹涌的人群之中,站在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中,站在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中,如此卑微,如此渺小。 辛弃疾的目光透过喧闹的人群,透过川流不息的车马,透过从天而降如星光般绚烂的火花,穿越星辰和宇宙,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我是那灯光阑珊处模糊的人影,是熙熙攘攘世间的一点火光,是宇宙下转瞬即逝的星光。 我固执地看着这个人世间,人世间却不肯回应我。 ![]() 贰 最浪漫的元宵诗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宋】朱淑真(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宵佳节,灯火如昼。 在黄昏之后,圆月刚登上柳梢头时,有情人悄悄相会。 今年元宵节,欢闹依旧,只是不见去年人,眼泪忍不住打湿轻薄的春纱。 元宵节也称得上是最古老的情人节之一,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贵妇都特许出门游灯。 去年花灯夜市沸反盈天,明亮的烛火照亮了整个夜空,宛若白昼。而在这样一个喧哗的闹市中,有一对小情人悄悄在柳树下相会,那朦胧的灯光下,满心喜悦的女子脸颊是否浮动着晚霞一般的红晕? 下一刻,却峰回路转,美好得让人浮想联翩的元宵相会被无情戳破,今年依旧是灯花如昼,却不见当年有情人,只见女子独立柳枝下,黯然神伤。 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如民歌一般回旋咏叹,明快且自然。语短情长,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其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成为名垂千古的约会金句,只因为如此细腻婉转的词风,更像出自闺阁女子之手,故而朱淑真与欧阳修著作之争,我更偏向于朱淑真。况且朱淑真曾与一男子相恋,后被棒打鸳鸯,各自婚嫁,去年今年,今日彼时,欢喜与失落,朱淑真的经历更为写实。 ![]() 叁 最相思的元宵诗词: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公元1197年(宋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姜夔再念初恋爱人。 据传,姜夔二十岁时曾在合肥与一女子相恋,而后离别,二十年后,元宵佳节,纵使姜夔已成家立业,却依旧会想念音讯全无的初恋,故而作词纪念。 肥水东流,永无尽期。早知今日如此相思,莫如当初不动情,不然刚在梦里再看清你的容颜,却被山鸟声惊碎。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春草未绿,双鬓却已斑白,时光匆匆,离别的时间太久,悲伤已然冲淡。岁岁元夕节,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你,也许,你也有在元夕佳节,想起某个故人? 全词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纯粹抒情,丝毫不及这段情缘的具体情事。所谓“意愈切而词愈微”,“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此词的特点。 作为一个词人,合肥女子是他永远的缪斯女神,是词人情感的寄存之处。至于是否真的二十年难以忘怀,却难辨真情。但对于合肥女子或词人来说,不再出现在词人的世界,却是最美的结局。 ![]() 肆 最热闹的元宵诗词: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公元705年,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 洛阳大放花灯,解除宵禁,天子与民同乐,豪门贵族与平民百姓皆倾巢而出,观赏盛大的花灯夜会。 明灯错落,点亮烛火的灯树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明灭之间,如同花朵一样令人炫目。由于宵禁取消,四个城门铁锁放下,游人往来如织,提着灯笼,鱼贯而行,形同天生绚烂的星桥。 人潮汹涌,车马粼粼,扬起道路上阵阵尘土,而明月高悬,照耀着人世间,落在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长夜跟随。 美丽的歌伎宛若艳丽的桃李花,灯花明月之下,更显秾丽,她们结伴而行,走过的道路,留下一串动人的歌声。 多么美好的夜晚,请让时光慢慢走,留在这个美丽的夜晚吧! 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犹如一幅长长的上元灯会图徐徐展开,窥见武皇时代那盛世辉煌的气象。 ![]() 伍 最欢喜的元宵诗词: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明朝某年,唐伯虎元宵游园所见。 元宵佳节,有灯无月,不足以尽兴;而月无灯,无以为春。唯有今夜这般灯月交辉,才算人间第一春色。 明月之下,烛火之间,尘世间最美好的光影照耀,闪烁着无边春光,月色灯光朦胧之中,是美人如春如玉的容貌。 盛装华服的游灯女子,珠翠光华璀璨;人声如沸,是赛社神欢快的歌声。 今夜如果不尽兴游玩,又怎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呢? 在唐伯虎笔下,世上有三种无可匹敌的光,一是元宵的灯光,二是元宵的月光,三是元宵的容光…… 全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将元宵佳节灯光、月光和人群的容光进行辨证统一,详细描述了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的关系,从灯光、月光再到美人的绝世容光,构建了一个灯月交辉,人月相映的美好图景。 ![]() 陆 最伤感的元宵诗词: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前后,李清照居南宋都城临安。 人近暮年,再逢元宵盛会,心中颇多感触,便提笔写下这首伤今追昔之作。 落日的余晖像融化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一个劫后余生的人在何处呢? 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浓郁,笛子哀怨的《梅花落》曲声响彻,究竟谁还知道剩下多少春意。 今日本是元宵佳节,惠风和畅,更无风雨,朋友驾着宝马香车前来相约,却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的时光,那时候时光悠然,经常得以空暇,与好友相约,戴着华丽的首饰,打扮得花枝招展,明艳动人,但如今年迈憔悴,无心梳妆,也无心出去游玩,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今昔对比强烈的盛衰之象。 全词情感真切动人,语言质朴自然,语似平淡而实则沉痛至极,艺术感染力极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 柒 最沉重的元宵诗词: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宋室南迁。 是年秋,赵鼎南渡,沿水路至仪真,大约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节(元宵节)之夜写下了这首抒发故国之思的词作。 身在异地,怎知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忽然惊喜得发现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 如今,故土沦落,我飘泊在外,却还依旧记得汴京盛世繁华的美好时光。 月下繁花弄着自己美丽的影子,月光倾泻,流淌着清丽的银辉,月光下的宫殿被祥云拥簇着,如水晶仙宫般美好。只可惜一切如同一场美丽的欢喜,梦醒之后,不由得哭湿了衣裳。 尤爱“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一句,古人最重时序,但仓皇南渡,又怎有闲情逸致关心时光推移,整日惶惶不可终日,“忽惊春到小桃枝”既惊讶于时节的变幻,又从侧描写南渡之后已暂时安定的事实,故而可以抽空体会一下周遭景致。一个“惊”字,饱满沉重心绪,让人感受到不忍淬读的伤感,那是宋人隐藏在时光里最深切的伤痕。 全词采用了对比手法,以今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这种艺术手法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一任感情发泄,恣意挥写,哀而不伤,刚健深挚,与一般婉约词、豪放词均有不同。因此清人况周颐评曰:“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蕙风词话》卷二) ![]() 7首最经典的元宵节诗词,诗友最喜欢哪一首呢?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