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汝于成”出自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指贫穷卑贱和令人忧患的客观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最终成才。 这个词所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跟那句俗话一样“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当然必须得先有光!” 常常用来勉励那些身处困境之人,不要沮丧放弃,要将困境视为成长和进步的机会,不断磨砺自己的身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潜龙在渊终会飞龙在天。 然而,现实情况却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幸存者偏差存在于这个社会方方面面,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成功经验。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成功的人,大多都经历过艰难困境,并在其中不断自我成长,最终抓住机遇,迎来成功。 然而,客观的看,会发现,这世界绝大多数人其实在困境中,都在努力求得提升和成长,但只有少数人成功。 原因既不在困境,也不在于成长,而是在于机遇。 机遇是什么? 朝九晚五,安安稳稳,肯定算不得机遇。 所谓的机遇一定是能够使现状发生巨大良性改变的事件。 机遇通常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一般很难精确对机遇进行事前评判。 大多数时候,是在取得机遇回报以后,才意识到当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那为什么会有一句话叫“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如果仔细观察和揣摩那些成功人士的机遇,会发现,大多数的机遇往往跟准备无关。 所谓的机遇给有准备的人, 纯属于自我标榜或者事后美化了。 就跟古时候写伟大人物的出场,一般都会天雷地火,异象纷呈;然后必然历经重重磨难,然后在几个关键环节做对了决策,最终成长为伟人。 但事实上,精心的准备,往往会迟迟遇不上机遇;而那些随性而为的举动,恰巧就能跟机遇碰上。 而且,常常会看到机遇到来时,即使那些成功人士也并没有做好准备。 他们能够抓住机遇,更多是在于对资源具有强大而迅速的组织调动能力造就的。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机遇常常是给那些好奇且鲁莽的人准备的。 缺乏好奇,导致不会有所谓随性而为的举动,也不会识别机遇的苗头; 缺乏鲁莽,机遇在面前也没有勇气去抓、去拼。 所以, 难怪普通人抓不住机遇。 因为太呆、太稳了。 当然,也不能否认玉汝于成对心态的正面影响作用。 毕竟,虽然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 但是,心态崩了的话,世界也就崩了。 ······ 一家之言,肤浅之见,难免贻笑大方,望看官海涵!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