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发生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甲午中日战争,那是一场热血与烈火的较量,是19世纪末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战争在1894年的甲午年打响,故得名为甲午战争。中国清朝政府当时迫于日本帝国的军事压力,于1895年4月17日正式签订了《马关条约》,宣告结束。 ![]() 对于日本,这场战争是“日清战争”,而在朝鲜半岛,它被称为“清日战争”。在西方视角下,它则是“第一次中日战争”。 二、当时的历史背景 1.日本方面 明治维新让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它的魔爪开始向外延伸,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中国大地。 1868年,日本实施了明治维新,迈向资本主义道路并不断增强国力。当时,日本同时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的产业革命达到高潮,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然而,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上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存在以及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因此日本统治集团急于通过对外扩张寻找出路。 ![]()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的“清国征讨策略”,后来发展为以侵略中国为重点的“大陆政策”。该政策的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攻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甲午中日战争正是实现日本“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实力和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因此他们采取了以战养战的策略来实现目标。 2.清朝方面 此时的清朝,虽然在洋务运动的照耀下显得有些回光返照的意味,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官场中充斥着无尽的争斗与欺诈。国防军事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在这场游戏中,似乎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默许与支持。 ![]() 在清朝晚期的中国,洋务派成为统治集团中的主流,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这场洋务运动主要借鉴了欧美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清朝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繁荣景象。1888年,清朝正式成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地区的一支强大海军力量。然而,与日本不同,清朝没有进行国家制度的改革,因此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同时,清朝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各派系在官场中明争暗斗,国防军事失去纪律性,导致国力不振。 ![]() 在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中国和日本两国都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局面。中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帝国,而日本则是一个崛起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必然不可避免地卷入一场战争。 3.欧美方面 在那个时代,世界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逐步向帝国主义转变,而日本在这个过程中的侵略行为,竟然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某种支持。美国渴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得力助手;英国则企图利用日本来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与此同时,德国和法国也看到了机会,他们希望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 ![]()
4.朝鲜方面 由于日本的蓄谋已久,而清朝却仓皇迎战,最终导致了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悲壮结局。 ![]()
三、历史影响 ![]()
![]()
![]()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