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关于端午节的三个传说,你都知道么?爱国、忠诚、孝敬父母

100人浏览   2024-08-07 14:02:14



1.屈原投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是爱国主义诗人,开创骚体,著有《离骚》,当时楚国的楚怀王无道听信谗言把屈原逐出国都,后来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见国家残破愤而投汨罗江而亡。楚国百姓划船寻找屈原尸身怕鱼虾吃屈原尸身便投下糯米团,怕水里的蛟龙伤害屈大夫便洒下雄黄酒药晕蛟龙,后来演化为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


2.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灭掉越国,吴王夫差要放越王勾践回去复国,伍子胥不满,于是夫差让人要杀死伍子胥,伍子胥提出一个要求,他死后将双眼挖出挂在苏州的东城门,他要看着越王勾践如何攻入苏州,这激怒了吴王夫差,在五月初五这天命人将伍子胥尸首仍入大江之中,人们为了纪念忠臣伍子胥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3.曹娥投江:曹娥(130年~143年),是会稽上虞(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人。东汉时期著名孝女。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相传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