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安哥拉共和国与海洋法的联系

100人浏览   2024-07-22 10:03:26

概述:本文结合安哥拉地理、水运、历史、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安哥拉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联系、分析安哥拉领海宽度、安哥拉与纳米比亚的海洋划界协定等方面来分析安哥拉与海洋法的联系。

关键字:地理、水运、历史、经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宽度、海洋划界协定、渔业资源开发

一、 安哥拉简介

(一) 地理位置概况

安哥拉共和国是一个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国家,他的首都是罗安达,他的西面濒临大西洋,北部与刚果共和国接壤,南部与纳米比亚相邻,比较特殊的是他有一块飞地即卡宾达省是和与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相邻。卡宾达濒临大西洋,因卡宾达的存在,造成这个非洲大地上仅次于阿尔及利亚的面积第二大国刚果(金)仅拥有37公里的海岸线。安哥拉的海岸线相对比较平整,总长度为1650米。安哥拉的具体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安哥拉共和国政区图

(二) 国家水运概况

该国主要港口为罗安达、罗比依、纳米贝、卡宾达等,这些港口可以停靠万吨级以上的货船,这些港口都有巨大的吞吐量,为安哥拉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力量,是安哥拉共和国经济的发展的一个重要依靠。

(三) 安哥拉历史概况

安哥拉共和国的发展有着其极为复杂的历史,安哥拉最早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主要在此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向巴西贩卖黑奴,并且也贩卖黑奴为其主要的收入,这也是造成安哥拉被葡萄牙占领后的接下来两个多世纪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柏林会议上,其又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20年代五十世纪,在世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的潮流中,安哥拉人民奋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在1975年安哥拉宣告独立,葡萄牙结束了其在安哥拉将近500年的殖民统治。但是在此之后,安哥拉的发展也并未步入正轨,安哥拉国内又爆发了内战,国内局势一度紧张。在经过长达37的内战后,2002年,安哥拉终于结束了其长达37年的内战,实现全面和平,开始了战后各个方面的重建和恢复工作。

(四) 安哥拉经济发展概况。

因为常年的战乱,缺乏一个稳定连续的经济发展环境,使安哥拉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主要依靠落后的农业发展。安哥拉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是其支柱性的产业,因其濒临大西洋,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安哥拉渔业资源丰富,渔业也是其重要产业,盛产龙虾、蟹、各种海洋鱼类。

二、 安哥拉与海洋法的联系

(一) 安哥拉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系

安哥拉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1975年安哥拉也获得的民族独立,因西方国家主导建立的传统的国际海洋法的法律秩序不能保证许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获得的海洋权益,包括安哥拉在内的许多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海洋法秩序,保障自己国家合法的海洋法权益,积极参加到构建新的合理、公正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与秩序的工作之中。这些国家积极参加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会议中阐述本国观点,积极主张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反对以英美为主导的大国构建的原有的国际海洋法法律秩序,为1982年签署的新的国际海洋法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合理的维护了本国的合法权益,反对西方的海洋霸权。安哥拉也在其列,安哥拉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二) 安哥拉的领海宽度

长久以来,领海宽度都是国际海洋法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他直接关系到本国合法的海洋权益的确立和维护,领海宽度是海洋制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3条规定:“沿海国的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其不应超过12海里”,绝大多数沿海国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安哥拉宣布自己的领海宽度为20海里。从下图中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领海宽度首先和其领海基线密切先关,在领海基线的左边部分为内水,右边则为领海的宽度,领海基线可以说是领海的起点线;领海海宽度是毗连区的起点线,领海宽度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毗连区以及专属经济区确定,我们由此可见领海宽度的重要性。

一国可管辖海区示意图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可以管辖海区的范围。领海宽度的确定和一个国家的地理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等都密切相关,同时它的确定也会影响到该国海洋权益的保护,安哥拉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未按照其确定自己的领海宽度为20海里实际上是不符合其公约规定的,这一行为极其有可能会造成相关的海洋纠纷。同时本人认为;虽然安哥拉宣布自己的领海宽度为20海里,但是鉴于安哥拉的历史发展状况,政治现状以及其不发达的经济原因,安哥拉是没有政治经济实力来管理好其超过公约规定范围内的领海宽度以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此举不仅违反了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同时也不利于安哥拉自身对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建议安哥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范围内根据政治经济状况合理确定自己的领海宽度,这样更有利于其管辖其合法海区,维护其合法的海洋权益。

(三) 安哥拉与纳米比亚的海洋划界协定

世界上任何一个沿海国都有着自己的海洋边界,海洋边界是国际法上规定的确定国家领域和国家管辖范围的最基本界限。按照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来进行海洋边界的划分。按照法律规定,国家在海洋上的界线总共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海洋国界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海上国门、海洋边界,这是一条无形的看不见的国家边界,距各国的领海基线不超过12海里(1海里约等于1·85公里)。这条线以内的一片海域被称为领海,该国在这一区域内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国都宣布了12海里的领海;海洋国界线是领土界限、主权界限;另一类界线是海洋资源管辖界线,它主要指的是各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线,这条界限距离各国海岸一般为200海里。各沿海国在划定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线后,即可以专属享有该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海洋资源管辖界限是资源归属的界限。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如果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的划分发生重叠和争议,则要求有关各方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和平解决。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十五部分规定了解决海洋划界纠纷的解决机制,此机制结合自愿选择程序和强制程序,综合了多种争端解决方法。大多数国家选择用和平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国际海洋划界争端,这种争端解决方式有利于双方在平等自愿的接触上达成和平有效的协议,维护两国的和平友好的关系,对争端的解决极为有利。

纳米比亚位于安哥拉南部,2002年结束内战之后,安哥拉与纳米比亚关于海洋划界签订了相关协议,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双方采取用和平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了海洋划界问题,安哥拉方表示以这张方式划定海上边界线是维护双方利益的需要,也表明了两国关系的友好,维护了两国人民的利益,为以后良好的双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纳米比亚方也表示了两国通过此方式划定海上边界,表明了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任意划分国界”的做法已经结束,双方都可以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发展经济,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友好的“邻居”关系。

安哥拉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纳米比亚达成划界协定,有利于战后安哥拉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好的国家间基础。

(四) 海洋法对安哥拉的帮助

安哥拉因其独特的历史政治原因导致经济的极度不发达,成为一个极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安哥拉应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其可以对其海上储藏的丰厚的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其支柱性产业,利用港口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其丰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发展海洋渔业产业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这些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安哥拉需要其所管辖的海域进行实际的管辖。其需要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海洋权益。为其经济恢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哥拉作为一个有着绵长海岸线的发展中国家,其与海洋法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其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也用海洋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海洋权益。安哥拉应积极利用海洋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风筝常识网 琼ICP备2024040248号-63